馬王之間的結如何解?司法解決?黨內解決?其實那只是技術問題,且還不是本質問題,因為當事人內心其實想要解。之所以「不解」,是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
漢武帝即位初期,有兩位丞相都是有大功勞的外戚。一位是祖母竇太后的侄兒竇嬰,一位是母親王太后的兄弟田蚡。
起初田蚡努力拱竇嬰為丞相,竇太后逝世之後,竇嬰失去靠山,田蚡擔任丞相,竇嬰乃「默默不得志」,只有將軍灌夫仍用力「燒冷灶」。
田蚡看中了竇嬰在城南的一塊土地,派籍福去硬要,竇嬰不肯,兩人因此事而交惡。 灌夫一度居間用力撮合,但田蚡表現得很勉強。灌夫於是對田蚡不滿,有一次大鬧田蚡家的喜事,更因中間有人搬弄,而得罪了李廣、 程不識⋯⋯。最終,灌夫因罪族誅,竇嬰搶救不成而絕食,也被斬首示眾。不多久,田蚡內心不安也死了。
馬英九和王金平之間的情況,雖與竇嬰、田蚡大不相同,可是有一個相似點:有一些人努力撮合、有很多人努力撕裂,而大部分的人或冷眼旁觀、甚或「樂見其不成」,這就是前述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原因。
國民黨一百多年的黨史,自辛亥革命成功以來一百零二年,可以說沒有一刻不在內鬥。蔣介石在他的著作中,談及一九二七年的寧漢分裂,說:「我到了今天還是不明白,究竟是汪兆銘(汪精衛)利用共產黨呢?還是共產黨利用汪兆銘呢?」
《列子》的寓言:楊朱的弟弟楊布有一天穿著白衣出門,被大雨淋濕,只好換穿一件黑衣回家。楊布家中的狗衝出來,對著「黑衣人」吠叫。楊布很生氣,楊朱對弟弟說:「想想,假如這隻狗出去時是白色,回來是黑色,你認得出來嗎?」
汪精衛就是「白衣出,黑衣入」的典型,早年「引刀逞一快」的熱血少年,後來到哪去了?然而,蔣介石又何嘗不是一變再變?論者以蔣氏後來的機關算盡,而指他當年與孫中山共同赴難是有所算計,固然不盡公平,但國民黨文宣後來將蔣氏描繪成一世忠誠為國,則不值一哂矣!
馬英九與王金平之間的事情,內在基本上受到國民黨的「內鬥DNA」牽引而難以自解,亦即前述 「風不止」—每次一生苗頭,黨人都會跳進去扮演一些角色。但又受到外在視「白衣出,黑衣入」為異常的思考影響,認為「一向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豈可如此粗魯」。但是我們必須正視,人是會變的—今天的馬英九已經不是大家從前認識的馬英九了!
》本文未結束,請購買雜誌
我已是訂戶,升級為訂戶會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