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本報訊】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在非洲訪問,經貿是此行的核心議題。其中,尼日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人口達1億7000萬;安哥拉則是中國大陸的第二大石油供應國、非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李克強此行的重要目的,是打造「中非經貿升級版」,即在過去的模式上推陳出新,尋找新的合作路徑。
在國際經濟舞台上,非洲國家的表現也十分亮眼。數據顯示,過去10年裡,全球10個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非洲國家就占了6個,新世紀以來年均經濟增速超過5﹪。目前非洲擁有10億人口,經濟總量超2兆美元,將在未來成為更加重要的新興市場。2013年中國大陸與非洲的貿易額達到2102億美元,連續5年位居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數字十分漂亮,但大陸和非洲的貿易也存在一些問題。過去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一,以政府合作為主,向非洲提供援助,其中又以基礎設施為主。這種援助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1949年之後的毛澤東時代;另一種模式則以國企為主,進行簡單的能源與原材料進口。此次李克強出訪的安哥拉,就是中國大陸最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之一。
老實說,這不僅是中國大陸與非洲經濟合作的特點,也是其他發達經濟體和非洲的主要貿易模式。隨著非洲逐漸發展,這兩種模式都產生一些問題。由於金融危機與復甦疲軟,各國政府大多都在緊縮財政,無償輸血不具有可持續性;而簡單的能源與原材料貿易,不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還可能帶來「新殖民主義」的輿論指責。
李克強此行旨在推動經貿升級,正是看到了舊的模式不可持續,需要開拓出「第三條路」。大陸經濟當前來到中速增長時期,發展的關鍵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實現淘汰落後產能、轉型升級的目的。我們認為,開闢新路徑的關鍵,就是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思考非洲在經濟戰略中的意義。
站在這一角度,非洲對於中國大陸的戰略意義在於,能夠延續中國大陸正在消退的人口紅利,實現製造業與產能的成功轉移。事實上,中非產業合作也是李克強出訪的核心議題,他在演講中也表示,中國大陸科技有一定基礎、資金相對充裕、企業對外投資意願強烈,而非洲市場潛力巨大、勞動力充足,雙方經濟發展呈現互補特色。
目前,非洲許多國家尚處於工業化進程初期,而中國大陸已在向工業化轉型升級邁進,眾多勞動密集型、低中端的製造業需要轉移。非洲國家無論從就業還是消費的角度來看,都十分需要這些製造業。這類製造業資金需求少、技術門檻低,對轉移方和引進方來說,轉移都相對容易實現。事實上,大陸企業近年來對非洲加大投資,已經有一些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實現轉移,其中無論是成功經驗還是失敗教訓,都將為未來的產業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但是,大陸也需要注意,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非洲,理論上十分可行,但也存在現實中的困難。近年來非洲基礎設施雖然有所發展,但是交通、能源等方面問題很多,不少非洲城市常常停電,道路、橋梁、碼頭亦年久失修。因此,大陸繼續加強援助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希望建立起產業轉移的基礎。其次,非洲雖然有人口紅利,但勞動力素質較低,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訓費用。
大陸在金融危機後開啟刺激政策,產生了大量過剩產能。如今面臨轉型升級與削減產能的要求,非洲是非常理想的選擇,這也是大陸新一屆領導人多次出訪非洲的重要原因。
未來,中國大陸與非洲應提升經貿合作的層次,除了加強基礎設施、能源等傳統合作領域,需要將勞動密集型產業放在核心位置,同時不斷開拓綠色發展、人員培訓等領域的合作機會,讓中國大陸與非洲的合作成為典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