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社子島。
四十四年前的堤防築起高牆,
因為一道禁建令,成為首都裡一個時空停止的地方。
這裡,和繁華的士林夜市只有一橋之隔,
卻經濟失調、教育弱勢,
光是一所學校裡,低收入戶家庭達四八.二%,
二五%的家庭,由外籍配偶組成,
單親、弱勢家庭超過七成。
社子島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生命在拔河,
但誰又有辦法推倒那座高牆,
還給他們一個公平的未來?
四十四年前,一場洪水氾濫,整個台北市泡在水中,位在台北市外圍的社子島,就此為首都台北市背上了十字架。為了保護台北市免受洪災的威脅,築堤、禁建、禁止開發,三道緊箍咒將社子島的居民緊緊鎖在堤防裡。
三道緊箍咒,讓弱勢惡性循環
延平北路尾,一直上演孩子爭取上學的拔河
社子島沒有享受到五十年台灣經濟奇蹟的發展,島上不見五層樓以上建築,因為禁建,老舊房子失修,部分已出現危樓;經濟上的弱勢家庭遍布,也造成孩童的教育,長年處在一個資源分配不均的環境下。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接受日本NHK委託,希望他拍攝一部能夠代表台北市的樣貌;和台北市繁華成強烈對比的社子島,很快的從他的腦海中跳出。為了拍攝紀錄片取景,曾經在社子島窩了幾個月。「我明顯的看到孩子走不出去的感覺,」楊力州說。
他認為,社子島的處境像是一個小孩玩的躲貓貓遊戲,防洪堤那堵牆四十多年來把社子島隔離起來,政治人物築起高牆,卸任之後就忘了這邊還有這麼多人住在這裡,完全把他們遺忘了。在楊力州新書《寶貝,別太快長大:導演楊力州寫給女兒的未來書》中,特別就小孩的教育提出探討。他認為社子島的這堵高牆讓孩子不敢面對外面的世界,加上父母親的弱勢,形成惡性循環,讓孩子的教育出現重大危機。
每到選舉時候,社子島才會回到人們的記憶裡。歷任台北市市長都把開發社子島列為重要政績,問題是,經歷了吳伯雄、黃大洲、陳水扁、馬英九與郝龍斌五位市長,其中兩位市長當了總統,一位當上國民黨黨主席,離開市長這個位子,很多人爬得更高;社子島卻還停在築起防洪堤的四十四年前,原地踏步。
「孩子每天出家門,看到的是破舊的房子、雜草叢生的地方;都市孩子出家門,看到的是高樓大廈、各式商店,光是視野上的刺激就不一樣,」社子島上的富安國小校長陳玟錡說。社子島上連便利商店都沒有,「小學的課程中,會帶小學生到便利商店,讓他們知道要怎麼買東西、付錢,在這裡,連便利商店都沒有,只能帶到傳統的雜貨店去學習。」從小在社子島長大,現在在富安國小擔任輔導主任的徐敏華,感觸最深。這些學生少了對新事物的刺激,對新環境容易有排拒感,而無法融入當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