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革命之後,緊接著就是資料革命!」《商業周刊》走入美國田納西州,看見全球570家最關注大數據的廠商齊聚一堂,台上,從賣飛機的波音到賣洗髮精的寶僑,輪番發表最新進展,我們驚見,各行各業已能預測:你下一份想找的工作、你下一個想買的商品。在這個趨勢下,我們的生活、工作與荷包,迎來的不只是改變,而將是一場革命。
在日本,軟銀機器人Pepper已在電信門市「上班」,透過大數據驅動,能辨識顧客表情,當互動時客人開心,它也跟著變high。商業周刊1410期(攝影:楊文財)
早晨,一打開門,一台無人飛機已經降落在門口,這是購物網站寄來的包裹,裡頭是你正想下單的產品。
進入公司,一打開電腦,一封e-mail通知你,從今天起你要調整職務了。因為電腦根據你的薪資、績效和產業趨勢計算,你應該「轉型」到新專案單位。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亞馬遜、通用汽車、微軟與出租車公司Uber,正在做的事。
這些改變,都源自於大數據(Big Data)。
現在,正是我們搞懂這個似懂非懂趨勢的最佳時機。
原料:人類的一舉一動
打卡足跡、購物紀錄,變挖不完的金礦
大數據,顧名思義。當我們使用Google搜尋資料、刷信用卡、使用手機⋯⋯,所有的行為就構成了數據資料,自動上傳到網路上的資料庫內。專家從這些巨量的資料中找出關聯性後,商人就能推測出我們下一步想買什麼,醫生可以預測我們何時會生病。
有關大數據的傳奇陸續傳來。上半年,德國隊靠它擬定戰術,贏得世界盃冠軍;現在,面對伊波拉疫情,全球政府也是靠它,結合飛機航線加上手機移動資訊,去預測疫情的蔓延地圖,以做出防範。
《經濟學人》說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美國歐巴馬政府定義它是「21世紀的新石油」,是「挖不完的金礦」。
提煉:全球廠商都準備淘金
從賣飛機到賣玩具的,都靠大數據賺錢
萬聖節前夕,我們飛往美國,走進田納西州,見證一場盛會。
這場盛會,是全球資料倉儲龍頭,也就是大數據龍頭廠商天睿所舉辦,一週內,在這個擁有8萬2千座農場、以生產農牧產品著稱的美國南方大州裡,湧進4,000多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商業人士。
從製造飛機的到賣玩具的,所有人一起鑽研,如何靠大數據賺錢。就像當年的舊金山淘金潮一般,不同領域的人從四面湧來,只是這次淘的「金」,是看不見的數據。
效能:比傳統抽樣調查準
聽數據的話,老闆下決策不再憑直覺
為什麼所有人都選擇此時擁抱它?
一個關鍵數字,可以說明一切。人類幾10年來都在創造資料,但是,過去2年來,人類創造的資料量,占人類史上總資料量9成。
大量數字集結,改變人類有史以來做決策的邏輯。以前,我們透過抽樣與樣本調查,去推測後續可能發生的事,用直覺做決策。
現在,我們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就像一個一個「情報發射站」,隨時把你我的資訊發射出去。瞬間,廠商可以看到所有消費者的樣貌與喜好,不再需要樣本與抽查,因為整個「母體」的資訊一次浮現。
足夠龐大的母體,讓廠商預測準確度,越來越高。齊全的母體資料,讓廠商的淘金路徑越來越多。
在本刊專訪《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的眼裡,大數據,已成為未來企業除了人才與設備、土地外,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挑戰:亦邪亦正的存在
它能讓人致富,也可能變隱私小偷
廠商看到的是淘金機會,但這對我們的影響極為深遠。先談生活,我們將因大數據而享受便利性。以前,不論男女身高,一種病症大概就是吃同一顆藥;但未來,藥廠可以追蹤你的病史,打造一顆你專屬的藥。當然,你的隱私權也就此一去不回。亦正亦邪,是它最好的形容詞。
不管喜歡或反感,巨輪已在滾動,我們只能選擇以更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它。
大數據,就像當年的指南針、現在的望遠鏡跟雷達,它是幫助我們看更清楚的工具;但能否在大數據時代中航行更遠,取決於人的想像力與冒險心。認識它、了解它,態度對了,你就有更多勝出機會。
▲台灣實況》找金城武代言4G 竟是「算」出來的!
▲上班族必看》先有想像力 才能活用大數據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周刊》1410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