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鍾和專欄/南韓救經濟 要拉拔新創公司
2015-01-31 03:10:56 經濟日報 編譯林佳賢
南韓在20世紀下半葉成為開發中國家發展典範,亮眼經濟成長表現,助其躍居全球第八大貿易國,人均國民所得也攀抵2.6萬美元。但南韓經濟近年來步履蹣跚,過去十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成長率僅3.6%,遠低於1965-2005年間的8.1%。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更預測,南韓經濟未來十年成長率將進一步減至2.5%。
但預測不必然成真。只要政府採取新經濟發展策略,培植更多元的成長來源,同時降低經濟對出口和大企業的依賴程度,南韓就能重拾活力並維持強勁成長。
南韓經濟過去五十年表現大多仰賴良好的基本面,包括高儲蓄率、深厚的人力資本、健全的體制和審慎財政及貨幣管理。開放貿易也帶來廉價進口中間財、規模更大的市場和先進技術,使南韓製造業生產力快速擴張。基於績效的獎勵措施更促使南韓不斷提升在全球市場上的相對優勢。
問題在於,這些政策導致南韓經濟成長過度仰賴出口。南韓2013年出口占國民所得毛額(GNI)比率約56%,遠高於2002年的34%和1970年的15%。因此,南韓經濟如今極易受外部需求波動影響,這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期間開始變得十分明顯。
南韓與中國的關係充分說明了南韓目前面臨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率飆升,南韓對中國出口占整體出口比率也同步走高,在2001-2013年間從12%暴增一倍至24%。但最近中國經濟成長開始減緩,未來幾年的成長曲線向上幅度預料將不如過去30年。
另一方面,南韓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嚴重失衡,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儘管服務業僱用國內76%員工,對整體經濟成長貢獻卻因生產力低落而十分微小。事實上,服務業員工平均附加價值仍處於製造業約四成的水準,生產力年均成長率在1980-2010年間也僅2%,遠低於製造業的8.2%。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南韓的新成長策略應同時兼顧需求面的再調整,以及供給面的提升生產力。就需求面而言,南韓必須著手提振家庭支出,這將需要扭轉中等所得家庭比率劇減的趨勢。把未被動用的企業存款轉移給家庭,同時減少低薪臨時工和兼職人員的數量,如此將可刺激內需並改善所得不均。
就供給面而言,刺激生產力成長的結構性改革,可著重在發展醫療照護、教育、電信、法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放寬產品管制及外國投資限制,也能促進競爭和技術創新。
此外,南韓必須消除新創企業遭遇的障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政府必須矯正創投市場的種種缺失、提升勞動力技術水準、鼓勵創業,同時必須對抗現代、樂金、三星等阻礙新創公司和中小企業競爭的財閥。為了改善公司治理,並阻止財閥旗下事業從事不公平商業行為,加強監管有其必要。
(作者李鍾和曾任南韓前總統李明博首席經濟顧問,現任高麗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