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快科技
當手機掉進水裏的一瞬間,所有人都會生一種時空凝固的錯覺,因為這意味在正常的新老交替之前,自己的手機需要提前下崗,這於情於財都讓人難以接受。
賽諾數據曾經給出一份讓手機廠商十分糾結的調查報告,用戶對手機的痛點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電量、進水、碎屏。同時,當問及用戶為此能給出多少預 算時,更多的電量是200元,防摔是50~100元,防水是希望廠商能夠免費提供。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電量和碎屏在日常使用中出現更為頻繁,而進水聽上去 讓人更望。
所周知,盡管大部分手機對水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但還是有主打戶外和三防的手機可以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其實現在手機的防水方案已經很成熟,沒有普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廠商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隨工藝和材料的提升,很多手機的機身會盡量減少按鍵,並且中框和前后面板的縫隙很小,所以即使在複雜的應用場景中,手機對水敏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 USB口、耳機孔、聽筒、揚聲器這些位置。為了節省成本,USB和耳機孔一般會直接做到主板上,所以不會去做點膠和封膠,如果水從這裏進去,基本上可以 “直搗黃龍”。另外,聽筒和揚聲器的處理方式則是加一層防水透氣膜,顧名思義就是做到透氣不透水。而這個膜的成本對手機微薄的利潤來是很高的,如果聽筒、揚聲器、主麥克風、降噪麥克風全上的話,材料成本就到了20元左右。
除了機身上這些赤裸裸的開孔,為了防水,手機的結構也必然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較極端可能是給外殼套上硅膠,但這樣的話,手機的精緻和美感就會犧牲 掉。為了盡可能兼顧這兩方面,三星和MOTO曾經用過另外一種輕度防水的方案,在手機后的製程工藝中,通過開雙色膜,做上一層很薄的“密封膠”,毋庸置 疑,這麼做成本又得上升十多塊。
另外,當手機廠商給某款手機打上防水的標籤的時候,在量前后,手機必須通過指定實驗室的質量測試,費用自然是不菲的。同時,無論是改進治具還是增加工序,都會對品的生難度和良品率造成影響。除此之外,如果廠商一定要將防水事業進行到底,很有可能面臨“有錢也花不出去”的窘境。因為以上這些製程需求對代工廠來是很高的,國內能達到這種水準的代工廠屈指可數,如果手機廠商的訂單不夠大,讓利不夠多,項目胎死腹中也是有可能的。
現如今,很多手機廠商為了撫慰用戶對手機進水的恐懼,相繼推出了比較人性化的意外保險。雖然在服務中存在一個時間差,不過相對於複雜和高昂的成本, 這也許是目前最靠譜的解決方案了。對未來的期待無非是在材料和製程工藝上取得突破,讓手機適應更複雜的使用場景,只是在這方面,手機廠商几乎沒有可以作為的空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