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說法】最高法院真的很低
Sep 3rd 2014, 15:18

2013.5.29 最高法院針對林于如殺夫案召開量刑的言辭辯論庭。(攝影:吳東牧)

文 / 高榮志

最高法院,名字有「最高」。但是,名字裡有的,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名符其實,一種是「缺什麼、取什麼」。尤其是姓名學,取名進財,叫久就有錢;號稱美麗,聽久也開心,心美人就美。最高法院,聽起來很高,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大概只有「莫測高深」的「高」,刻意讓人捉摸不到的「深」。

先前在「最高法院為什麼不受尊重」一文就有提過,最高法院的法律意見,充滿不確定性,常被學者批評毫無理論基礎,也就算了。就算是向來很穩定的法定見解,也難保不會一朝一夕,說變就變。開會變更先前的決議,無可厚非,但連最基本的公布問題,都搖擺不定。一下子發公告說不公告,一下子就公告。公告就算了,還用新聞稿強力放送。那個新聞稿,就和說不公告的公告放在一起,完全令人摸不著頭緒。

中文程度好棒棒

由此可見,最高法院「說話不算話」,不只是在法律見解,想改就改,說改就改,沒有理由。甚至於開會的程序,也很隨意,開完之後的公布,更沒有一定的規矩,完全不像是德高望重,沉穩自持,謀定而後動的智者,反而像一群盡情耍賴的野小孩。

就拿最高法院自己的承諾來講好了,2012年12月公告,對於二審宣告死刑的案件,一律行言詞辯論,對於具有法律上重要意義的案件,也會開庭。這個聲明說得很好聽,是為了「落實公開審判原則」,並且「保障當事人訴訟上的權益」。聊勝於無,最高法院總算是打開了大門,開始迎接民眾。

回想當初2012年底最高法院「開門」的盛況,和現在的興緻缺缺、門可羅雀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辯論空洞化,讓本應精彩絕倫的法庭劇,淪為各說各話、毫無交鋒的獨白秀,別說群眾聽到興趣缺缺,法庭上的人員都常愛睏連連。隨著媒體的鎂光燈褪去,從2013年11月底,直到2014年5月,整整半年的時間,明明有死刑案件,卻都沒有開庭,也都沒有被人發現。

根據蒐集來的資料,至少有兩件完全沒開庭,就分別在2013年12月19日與2014年3月19日下了判決。我們開始擔心,其它所謂「法律上重要意義」的案件,標準太抽象,最高法院挑案開就算了,連號稱「必定會開庭」的死刑案件,最高法院似乎也開始擺著爛,一副「就不開庭、能奈我何」的姿態。

當然,這兩件是撤銷發回,最高法院可能又要說:「要撤銷了,幹嘛還開庭!」也許,這話聽來有幾分道理,只不過,「又和」自己當初所講的不一樣就是了。我們實在忍不住,就在5月底發文詢問,2014都已經過了大半年了,死刑案件不開庭,究竟是什麼原因?

公文明明是在問「死刑案件」,最高法院發揮「說文解字」的高深學問,又實問虛答。抓住公文裡一個不太一致的小語病,「主旨」明明在問「2014年迄今」,只是「內文」舉了實例,多寫了一句,說:自「2013年11月29日」開庭迄今,「今(2014)年」仍尚未有案件開庭。就被最高法院大作文章,「回敬」了一番。

冠冕堂皇的回覆是:「自102年11月30日迄今,有『多件』民、刑事案件」開庭,來函「似有誤會」。當下覺得慚愧,是否我們查證不實,誤會最高法院了?比對了一下資料,或許,最高法院真的是「中文程度最高」,理解中文的方式,實在是和常人不同。

說白了,2013年11月30日之後,就是兩個案子有開庭,一件是12月17日的「原住民獵槍無罪案」,一件是12月3日民事的親子案件,2014年確實是沒消沒息沒開庭!硬要從11月29日之後開始起算,只因為我們多寫了一句話?何況,獵槍案並不是死刑案件,親子案件是民事案件,又是不公開審理,誰看得到呀?最扯的是,兩件也算「多件」嗎?還真敢講。

2014上半年,沒有開庭。句號。就是這麼簡單。爽快承認,其實也沒有大不了的,半年沒開,又不代表之後就不會開呀!何況,審判獨立,每個案子的進度,掌握在法官的手裡,誰又有辦法逼誰、一定要什麼時候開庭、多久要開一次庭呢?

這種回覆,只是再次證明,最高法院真的需要做做「擴胸運動」。連這麼小的問題,也要閃閃躲躲,不敢正面回應。更是一點虧也不肯吃,咬文嚼字、斤斤計較,在乎的是面子,似乎不太是「落實公開審判、保障訴訟權益」。如此一斑,若要最高法院承認判決可能會有錯誤,應該是比登天還難。

比完中文比英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去「亂」,最高法院好不容易,7月又舉行死刑辯論,也在9月3日確定了這個死刑案件,引發了不少質疑。首先,如果最高法院真的認為,「要撤銷死刑,就不用開庭」,反面推論,「開庭的,就是要判死刑的」。如此就更加證明,言詞辯論早已徹底地空洞化。開庭,不過都是「虛晃一招」,生死早已決定,演一場戲,只想搏得美名。難怪連被告也不用傳來開庭。

再者,最高法院喜歡說文解字,這個判決,還從中文玩到英文。抓著「urge」這個單字,硬是擠出「督促」的中文翻譯。意指聯合國的決議,只是要「勸勸」法官,「對精神障礙者不要判死刑好不好?拜託拜託?求求你?」沒有任何的強制性。說穿了,最高法院就是想要得出「沒有法律效力」的結論。

甚至,最高法院這次實在「玩的很嗨」,還去區分聯合國轄下「人權委員會(human rights commission)」和依附在兩公約的機關「人權事務委員會(human rights committee)」兩者的不同,並進一步主張,後者的見解才有遵守的必要,前者就是「參考參考」。這種完全忽略國際人權法規範應整體考察、重視條文實質精神,只在字面意義、機關名稱不同打轉的說法,實在令人覺得汗顏。這樣的格局,真的不是「最高」!

事實上,從這個判決的論述脈絡,猜測最高法院應該是非常心虛。一方面否認被告有精神障礙,直接判處死刑;另一方面,又極力論述,試圖說服,就算有精神障礙,也可以被判死刑。只是,如果被告沒有精神障礙,就不必畫蛇添足、訴外裁判。對照最高法院向來神神秘秘、龜龜縮縮的形象,根本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說到底,兩公約的精神很清楚,就是反對死刑。兩公約知道,有死刑的國家要走到廢除之路,常常需要時間。所以,直接「禁止」國家使用死刑,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容易適得其反。

於是,兩公約很聰明地,只有「禁止」國家,「用兩公約來合理化死刑」。任何運用兩公約、解釋兩公約、打著兩公約的名號,判處死刑,就是違反兩公約。就是這麼簡單。句點。

見微知著,小問題畏畏縮縮、見縫插針,大問題,也就可想而知了。

  • 本文作者高榮志,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 本文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 說法專欄,每周三刊登。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bvo4o2861kqd 的頭像
    nbvo4o2861kqd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nbvo4o2861k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