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只看重歐美市場的諾華藥廠,近來投資眼光放在亞洲, 旗下基金除了注資韓國企業,日前也看好台灣,來尋找標的。
十月下旬的台北一隅,來自五家公司、近三十位生技菁英,等著輪番上台報告自家公司特色,他們要讓台下的評審團驚豔,進一步爭取被投資的機會。
這個評審團所代表的公司來頭不小,正是全球第一大藥廠──瑞士諾華(Novartis)集團;從香港腳到癌症、從人類保健到動物治療的專利藥品,諾華去年創造了新台幣一兆七千三百億元的營收,直追台塑四寶去年的營收總和。
諾華創投基金投資長元華(Reinhard Ambros)是這次評審團的關鍵人物,他掌管全球藥業最大的公司創投基金,資金規模超過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億元),是全台灣一百八十六家創投資本總和的兩成多。
今年是元華第二次來台灣尋找投資標的,去年他來台探路,結果無功而返;這回則對一家新創公司興趣盎然,打算深度評估,如果成真,這將是諾華在策略性投資韓國公司以外,第二次直接投資亞洲公司。
過去,元華的投資重點以美國為重、歐洲次之,現在他不僅要把觸角伸向台灣等亞洲國家,也計畫在台灣設立據點,他看上的,除了這裡不斷聚集的國際人才資源,還有台灣利於生技產業發展的法規與募資環境。
投資長花十年改革
從被遺忘,變最高薪單位
頂著全球第一大藥廠的頭銜,這次諾華來台灣的消息一出,共有三十四家生技公司爭取被投資機會,一路篩選到剩下五家,這與本土創投基金一季大約只有一個投資機會相比,諾華顯然要吃香許多。
每一天,諾華創投平均會接到三個來自全球、主動上門的生技投資案,等於一年要評估約一千個案子,然而,十年前的諾華基金,可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諾華是在一九九六年,由瑞士兩家化學與藥品公司所合併,為了提升綜效,裁減員工成了必要之惡,當初這個基金的成立宗旨,就是要照顧被裁員工,只要他們能提出「創業計畫」,諾華審核後就予以投資;但這個基金的投資效益低落,運作近八年的結果是比放定存的效益還低。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