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停擺所帶來的啟示
2015-01-23 16:25:54 聯合新聞網 李學文
時序很快地來到了2015年,對我而言,科技媒體界發生第一件重大的事,便是Google 於 1 月 19 日宣布停止出售 Google Glass,並把該專案移出 Google X。它對物聯網、穿載式電腦領域,有非常重要的啟示。
如果說穿載式電腦是下一波資通訊科技的發展主流,相信大家會一致認可,而,不管鴨子划水的產品有多少,如果說Google Glass是穿載式電腦的最早代表產品之一,恐怕也少有人反對!
如今,Google 不玩Glass了,它個別的失敗是小,但對於正在摸索穿載式電腦及物聯網的全球業者而言,卻是非凡大事。難道癥結僅在於商品設計不良、價錢不優、介面不便等等嗎?
我們回頭檢視一下近期內物聯網、穿載式電腦的發展。
上屆台北電腦展,外資巴克萊證券曾高喊物聯網及穿戴裝置商機,認為它們才是大未來,只不過,就全球而言,均尚未找到明確的產品和市場,主因便在於物聯網的範圍太廣。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曾提及,物聯網時代全球將會有200~500億個數位裝置。你也許對此數字沒有甚麼特別感覺。那麼,你知道發展了好一段時間的智慧型手機,全球用戶才剛於2012年突破10億大關嗎,這200~500億的數字,似乎在說明,同一個智慧載具的用戶,可能同時擁有好幾個物聯網終端。
奇怪,做為數位匯流終端的手機及平板電腦,不是才河納百川地匯聚了分流載具市場,使得個人的隨身載具由繁化簡?如今,數倍於10億用戶的物聯網終端及穿載式電腦,又使得個人的隨身載具由簡變繁,難道你不好奇它究竟代表了甚麼意義?
其實,以上諸多的情形,看似各自獨立,卻可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一言以蔽之,那便是–消費者正處在一個數位新分流的情境中。
對,正是分流,不同於傳統的分流,是經過數位匯流洗禮之後的分流,新分流。匯流終端的特色,是找出各分流應用的最大公約數,提出一個不是最好,但最能為大眾接受、攜帶方便的產品,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它是一種籠統地定義使用情境所產生的商品,但,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平板電腦成長趨疲,智慧手機平價化當道的情況下,唯有將匯流的概念再次變成分流,將裝置化整為零,以一變十,才有可能產生新動能。
不幸的是,習於匯流產品操作的業者,卻仍然將物聯網視為匯流產物,將其視為填補大量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營業數字的補藥,無視其少量多樣的特性,無視其重點在於服務及體驗的商機,更致命的是,找不出 (或無心去發掘) 更為精確的使用情境,進而定義更精準的服務內容。
如果錯將分流產品視為匯流產品,無論市場的預期,發展的方向,操作的策略,獲利模式等,都會產生巨大落差,成功,當然就難上加難。
業界對Google Glass 的失敗原因覺得陌生嗎? 其實,就我個人觀察,其與Google TV失敗的原因如出一徹,在匯流的時期,Google TV沒有精確掌握客廳的使用情境,在分流的時期,Google Glass也並沒有定義出一個足夠有趣的區隔環境啊。
在需要高度資金、技術、人才整合的匯流時期,以中小企業、單打獨鬥的特質為特色的台灣,曾飽受無法整合之苦,如今,天賜良機,彈性與靈活創意的分流再至,切莫再自陷於匯流的、籠統的消費者使用情境,才大有可為。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