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管機關到學院研究到社會公益智庫到媒體,台灣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提供我們可信的數據資料……
全美國收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家戶,他們的孩子進入競爭最激烈的一百四十六所大學的比率,是百分之三。相對地,收入最高的四分之一家戶,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孩子進入這一百四十六所大學。
過去十年內,美國的高中畢業生,單純因為經濟考量,以至於無法進入大學、或從大學休退學的學生,高達兩百五十萬人。
絕大部分美國大學都提供補助獎學金,然而出於競爭的理由,獎學金往往不是給真正家境清寒的孩子。一個中產以上的學生,展現出優異的學業潛力,很可能會有好幾家努力想要提升或維持自身排名的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甚至住宿、生活補助來爭取他入學。因而整體而言,全美收入前四分之一家戶孩子獲得大學獎學金的機會,和最後四分之一家戶孩子獲得大學獎學金的機會,幾乎相同。
但絕對不同的是,就算沒有獎學金,中產以上家戶原本就有能力讓孩子上好大學;沒有獎學金,中產以下的家戶就只能教小孩放棄上大學的想法。
這些數據資料,清楚地顯示出美國高等教育的嚴重問題,尤其是在受教權上明顯的不平等。那麼讓我們試著這樣問:在高等教育受教機會公平議題上,台灣和美國比較,是不是好一點呢?
抱歉,真實的情況是,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台灣可以拿來和美國數據資料比對的基礎。從主管機關到學院研究到社會公益智庫到媒體,台灣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提供我們可信的數據資料。就連一個關係到教育資源分配,又很容易調查的數據──台灣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學生的家庭收入背景比對,我們都找不到。
台灣政府長期投入公共資源培養菁英公立大學,透過甄試和考試,往往是原本就有較佳社經地位家庭的子弟,有比較好的準備,也就有比較高的機會進入這些菁英公立大學。結果他們就可以付較低的學費,分配到較多較好的教育資源。那些原本就比較匱乏的家庭,沒辦法讓子女上補習班及提供甄試協助的,結果反而要承擔較為昂貴的私立大學學費。這是從制度面我們得到的印象。
關鍵在:證據呢?沒有人能提供明確的證據來證明或否證這樣的印象,於是討論就都只能是空話。我們的媒體只會花大篇幅報導哪個高中生要出國,哪個高中生考最高分,哪個高中又有最多畢業生考上台大,或各大學系所排名如何變動。竟然沒有一家媒體願意在這個時刻分一點力氣關心社會公平、教育提供的階層流動機會問題,匪夷所思。竟然教育部可以長期不用提供這方面的資料,不用訂定相關的調整、補救政策,也都沒關係,更是匪夷所思。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