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一年半,動員廿多名重量級學者專家開了幾十場會,教育部昨天端出來的人才培育白皮書,卻讓人失望,內容多是舊酒裝新瓶、重新包裝。
台灣的大學廿年內增加快兩倍,已多達一百四十八校,大學部每年招生廿七萬多人,等於人人可上大學;研究生也激增,每年畢業碩士六萬人、博士四千人,造成學歷貶值、學用落差,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業界卻喊缺工。
台灣更大的危機在於少子化。估計三年後大學生源將比現在驟減五萬多人,十五年後,更只剩目前的一半;若再把老年化的因素也算進去,未來年輕人的生產力要比現在加倍,台灣才能維持發展,人才培育政策已到不改不行的懸崖邊。
包括中研院、各大學及企業老闆,這兩年都紛紛跳出來,要求政府快點改革,縮短學用落差,讓學生不再盲目升學、能發揮所學。
但翻開人才培育白皮書,各界企盼私校退場輔導機制,只一筆帶過;可擴大生源的陸生政策不見調整;開辦產業學院則是早公布推行中的政策 。
其他像鬆綁大學人事、會計、學雜費制度,已喊了一、二十年,這次又把解方押後到明年研擬人才專法。
國科會主委、副主委大聲疾呼,台灣十年後將缺博士等高階人才,但人才白皮書卻要逐年減少碩博士人數,孰對孰錯?民眾霧煞煞。培育人才,不能各吹各的調,各部會要整合、定調,才不會相互掣肘。
談人才培育,政府最缺乏的是執行力,只盼這次能跨部會整合、管考,以免以會養會、以拖待變,又淪為作文比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