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接連出現情侶分手導致重大情殺案件而震驚社會,健康人生聯盟發現,近10年報紙報導情侶糾紛的主要代名詞,從「危險情人」變成「恐怖情人」為主,2005年「危險情人」報導31則,「恐怖情人」僅1則,但到今年9月底為止,「危險情人」報導25則,但「恐怖情人」報導高達237則,等於暴增逾200倍。
健康聯盟今早舉辦「從危險到「恐怖」-看媒體報導情殺事件趨勢」記者會,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所教授、健康聯盟秘書長呂淑妤,從2005年1月1日起至今年9月底,搜尋《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等4大報的新聞檢索系統,分別使用「危險情人」、「恐怖情人」、「情殺」做為檢索關鍵字,發現媒體對於報導情侶糾紛的標題,明顯從「危險情人」變成「恐怖情人」為主。
呂淑妤指出,2005年「危險情人」報導31則,「恐怖情人」僅1則,但今年從1到9月底為止,「危險情人」報導25則,但「恐怖情人」高達237則,且從2012、2013年,恐怖情人報導都超過100則。
呂淑妤認為,媒體報導大幅使用「恐怖情人」,有可能是社會上危險指數破表的恐怖情人事件增加,也可能是媒體對此議題逐漸關心,她提出「平安分手四撇步」,包括「避免金錢糾葛、不可傷人自尊、尋求專業協助、循序漸進分手」,希望降低類似事件發生。
應邀到場的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有關恐怖情人報導的大幅增加,顯示媒體設定議題的關係,尤其是《蘋果日報》大幅報導帶動討論風潮,但這也代表情感教育沒有落實在校園內,建議情侶在交往時,應該避免有金錢糾葛,並且分手時,不要說出傷害對方自尊的話語,避免造成可能的衝突。(許敏溶/台北報導)
【更多生活新聞訊息,請加入《蘋果生活八爪魚》粉絲團】
【臉團】:臉書熱門粉絲團最新動態大集合【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