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手
全球最大的 BT 種子分享網站「海盜灣 (The Pirate Bay)」在幾天前無預警地關站。根據 《Wired》 報導,肇因是由於海盜灣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伺服器被警方查獲而被迫關站。《海盜灣》的關站是否就代表著以版權商為首的陣營獲得空前的的勝利呢?
以檢警的辦案看來答案是正面的,但以技術的角度來看,《海盜灣》的關站更加速了盜版行為的地下化以及隱匿化,且因為技術上的進步,一個無國界的傳遞管道可能在此時開花結果。
P2P + 分散式系統仍舊扮演重要角色
驢、騾年代
eDonkey、eMule 是最早期流行的 P2P 軟體的代表,但是因為這兩個軟體系統的架構都需要中央伺服器的協助,因此也不意外地成了版權商必須抹除的目標,在 2005~2006 年期間遭到強制關閉後使用者即大量流失,目前已經鮮少人使用。
BitTorrent 年代
接著大家耳熟能詳的 BitTorrent (BT) 上場,與 eDonkey 不同的是 BT 並沒有「官方伺服器」的存在,但是仍然需要 Tracker (交換檔案資料位置) 才能夠運作,架構上仍然有個「中央」的色彩在--即便人人都能當起 Tracker -- 也是影響 BitTorrent P2P 網路。
但現今已經演化至 trackerless + DHT 的 P2P 網路架構,這種架構能使 P2P 網路更加的強固--無論是對網路本身或者傳遞的資料。只要 P2P 網路上的節點數量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基本上可以保證所有的資料都會「永久存在」而不被刪除。而「下載的人越多,速度越快」的特性也使得 BT 技術在運用上更加廣泛,許多軟體開發商透過 BT 降低軟體下載時的頻寬成本。
▲ DHT 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各自維護一部分的資料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但 BitTorrent 有個最大的問題即是「種子 (torrent)」檔的取得,如果無法取得種子,就沒辦法取得檔案下載所需的資訊。因此交換種子的網站便大量開設,霎時間合法、非法的種子到處流傳,版權商的目標也因而轉向這些以交換種子為主的網站。《海盜灣》就是一個這樣的網站。
磁力連結 (Magnet URI)
因為 BT 的種子檔案保存不易,後來又演化出了「磁力連結」技術,將特定資源的資料 (metadata) 以純文字的方式儲存,在傳遞、保存以及跨平台上有更多的優勢。
《海盜灣》結束,盜版就結束嗎?
那麼,海盜灣的結束就代表一切結束了嗎?非也...非也...當網頁伺服器 (web server) 加入 P2P 網路的技術而進入 serverless web 的時候,新的戰場才打開。
▲ Serverless Web 每個電腦都可以是網頁伺服器
在這個 serverless 的世界裡面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要替這個網路做出一點貢獻 (但是他可能並不曉得他貢獻了什麼,系統會自動運作),而這個網路也會成為一個難以攻破的巨大城池,戰場不是一台電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數不清的聯網設備,包含電腦、筆電、手機、平板,和全球的使用者。
這場仗怎麼打? 它就像僵屍網路一樣,除不完、燒不盡。雖然人人都厭惡盜版,但技術是中立的,要如何面對這即將到來的螞蟻雄兵,絕對不是抄了幾個網站、刪了幾筆搜尋結果就能解決的了。
留言列表